39号公告在表述加计抵减的处理时,用了"计提"这个词,我估计文件制作者也没明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,但一定不是会计上"计提"的意思.
这个税收文件所谓的"计提",实际上仅仅是形成一个可加计抵减的限额.
比如,当月有进项10万元,加计抵减10%可计提1万元,则相当于,加计抵减的限额,本月新增1万元.
但本月能不能实际被抵减,甚至未来能不能实际被抵减,都是未知数,所以,经济利益本期并未流入企业,这1万元,并不影响损益.不应该计提入损益,不应进行会计处理.
那么会计上怎么处理呢?
如果是我的话,我一定在会计上不处理.
如果硬要处理,可以在应交税费下设一个二级科目,比如可加计抵减额,分录就是:
借应交税费-可加计抵减额1万
贷其它应收款-税务局加计抵减1万
未来实际抵减时,按实际抵减的金额,再做一笔反向的分录.
负债挂负债,就是脱了裤子放屁——多事.
39号公告要求"纳税人应单独核算加计抵减额的计提、抵减、调减、结余等变动情况",这是税务要求,不是会计要求,所以应该单独建一个备查账簿来核算.
公司之前有2万元可抵扣结余,本月计提1万,之前没有转出的情况,则本期可加计抵减总额为3万.本月一般计税加计抵减前应纳税额为2万,则抵减2万,1万余额结转下期.
抵减申报后,抵减被确认,经济利益流入,确认补贴收入:
借应交税费-未交增值税2万
贷其它收益2万
以上案例中,具体的计算,填在申报表《附列资料(四)》上.
当然,39号公告虽然要求:"纳税人应单独核算加计抵减额的计提、抵减、调减、结余等变动情况",但要注意:并没有说,如果没有单位核算,就不能加计抵减.——只是暗示你,没有单独核算不能享受.至于受不受暗示,体现一个人的定力.
那么,如果没有进行单独核算,或者税务认为你的单独核算不正确怎么办呢?
不让享受加计抵减优惠显然没有依据——除非财税补充规定,没有单独核算不能享受.否则,当然该加计还得加计.至于单独核算的问题,应责令改正,按税务的要求,补充并做好单独核算的工作.
顺便说一下,总局14号公告要求同时提交一个《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》.
《声明》是个什么东西?《声明》就是:"我说一下……",就这么回事.
公告并没有规定如果没有提交《声明》,或者声明的内容不真实、不准确、不完整,就不能享受加计抵减优惠.
《声明》中有:"以上声明根据实际经营情况作出,我确定它是真实的、准确的、完整的."字样.但是,如果后来被发现,不真实、不准确、不完整,怎么办?
回答正确!
后果也应该是重新做出真实、准确、完整的申明.如果总局将《声明》理解为一项申报资料,并且找到证据证明《声明》不真实不是错误而是做假导致,则可能有虚假申报的罚款——只是可能,有可争议点.
至于加计抵减,除非总局出明确规定——"《声明》不真实不得享受",否则,满足条件就该享受,不满足就不该享受,不应受《声明》影响.
【西安注册公司-迈克迅财税】:专业为广大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注册公司、代理记账、公司(工商)注册、商标注册、公司变更、公司注销、税务筹划等专业财税服务,为您解答各种工商财税疑难问题,如有需要,欢迎来电咨询办理!服务热线:180-4900-5268(同微信),免费创业辅导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maikexun.com/news/daizhang/11781.html
特别声明:
出于传递更多财税知识及信息之目的,本网除原创、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,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、立场,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,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!如您对所转载内容、署名等有异议,可与本网(info@sxlccs.com)联系,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。